|
- 中国封建专制统治思想的构成及其操作化目标的实现
- [摘要]中国封建地主阶级专制统治思想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对既存的统治思想包括奴隶主阶级专制统治思想的扬弃;对既存的与现实的其它各种社会思想的承袭与选择;在参与社会管理实践中个人或集团的经验总结。但是,地主阶级的统治思想并不是既存与现实统治思想或某些社会思想的简单叠加,而是经其自觉选择与提炼的结果,亦即经其内化升华的结果。地主阶级在登上历史舞台前后对统治思想进行了两次较大的选择——受益于极端专制主义统治思想及其操作化技术手段,地主阶级夺取了政权;凭藉具有人道色彩的温和专制主义统治思想及操作化技术手段,地主阶级巩固...
- 作者:
王颉,唐军
- 全文[ PDF 1813.0 KB ] 1992.7(2) 共有 667 人次浏览
|
|
- 中国近代史上的政治衰败过程及其对现代化的影响
- [摘要]文章重点对中国19世纪末不可逆转的政治衰败的过程及其前因后果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和剖析。作者认为,清王朝政权结构的脆弱性构成了政治衰败的内部动因,而西方文明的挑战则构成了政治衰败的外部动因。辛亥革命虽然顺理成章地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但它并没能扼止政治衰败的过程;相反,由于革命后权威危机的出现及其应对措施的失败,这一衰败过程进一步加深,几达于政治分裂和社会解体的程度。20世纪初叶中国现代化的基本条件因之而丧失殆尽。
- 作者:
孙立平
- 全文[ PDF 1130.0 KB ] 1992.7(2) 共有 676 人次浏览
|
|
- 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国外近期研究综述
- [摘要]近年来,比较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一个热门课题是对“国家角色”的研究,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把国家作为一个“体制建构”和“行动主体”来关注。就地区而言,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的研究者认为国家有实行政治改革、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及同跨国公司交涉等作用;研究发达社会(包括北美和日本)的学者则把国家看成是制定社会发展计划、处理国内外问题的机构。
- 作者:
张静
- 全文[ PDF 548.0 KB ] 1992.7(2) 共有 659 人次浏览
|
|
- 小康问题研讨会纪要
- [摘要]1991年11月1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发展与社会指标”课题组主持召开了小康问题研讨会,到会的专家学者共40多人。在一天的研讨中,专家们就小康的涵义、指标的选择和确定、评价方法、实现小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 作者:
朱庆芳
- 全文[ PDF 158.0 KB ] 1992.7(2) 共有 408 人次浏览
|
|
- “小康”史考
- [摘要]小康社会最初是由古代儒家提出的一种理想社会模式,它以礼治为基本特征;近代维新派康有为也曾提出过“升平世”的理想社会模式,以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平等为价值取向;现代,中国共产党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将“小康”作为近期目标,“小康”成为实现中国现代化的一个阶梯。
- 作者:
王玉波
- 全文[ PDF 522.0 KB ] 1992.7(2) 共有 595 人次浏览
|
|
- 1990年各省市区小康目标实现情况的试测
- [摘要]1990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一步战略目标的发展最后一年,也是第二步战略目标——实现小康水平的起点,这一年是承上启下的关键年份。自从1991年4月公布了《十年纲要》,正式提出了到2000年要实现小康目标以来,社会各界对实现小康目标都十分关注。
- 作者:
“社会发展与社会指标”课题组
- 全文[ PDF 492.0 KB ] 1992.7(2) 共有 591 人次浏览
|
|
- 关于“信任负担”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作用的历史思考
- [摘要]本文以若干重大历史事件为线索,探讨了“信任负担”在社会主义建设历史上产生的作用。作者认为,“信任负担”是执政党的一种警觉和忧患意识,它对中国共产党履行其职责的活动有着积极影响,但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也表明,如果对“信任负担”缺乏正确和全面的认识,对党的活动也会带来消极影响,其后果和损失也是严重的。改革以来,党的活动同样受到了“信任负担”的积极和消极的两面作用,同时又出现了缺乏“信任负担”的问题。
- 作者:
王小迅
- 全文[ PDF 560.0 KB ] 1992.7(2) 共有 621 人次浏览
|
|
- 试论军地协调与社会的稳定发展
- [摘要]和平时期军队与地方的协调发展是关系到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也是军事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着重分析了军队与地方在根本利益一致的情况下,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一些非对抗性矛盾,论证了军地协调在社会运行中的整合功能:一是军地协调能够保证社会系统的有序运行;二是军地协调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社会震荡”;三是军地协调必然产生“非加合性”政治优势;四是军地协调有利于促进双方组织结构的稳定。本文还提出了解决军地之间矛盾的方法和途径。
- 作者:
吴晓晶,许祥文
- 全文[ PDF 577.0 KB ] 1992.7(2) 共有 351 人次浏览
|
|
- 社会凝聚力简论
- [摘要]社会凝聚力和“冲突力”与“影响力”一起,构成完整的人际相互作用力体系。凝聚力具有整合功能、稳定功能等;依照产生方式而分为认同性凝聚力与互补性凝聚力;探讨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凝聚力体系,应当从社会层面、组织层面等入手,逐步认识和完善起来。
- 作者:
鲁品越
- 全文[ PDF 399.0 KB ] 1992.7(2) 共有 645 人次浏览
|